2011年6月24日

〔郵票〕高雄/橋頭:糖廠、白屋



  橋頭糖廠創建於1901年,至今有百年歷史。是台灣第一間新式機械的製糖工廠。


  早在清朝,橋頭就是生產蔗糖的重鎮,但當時台灣製糖業都還是用舊式的糖廠,多在採收後的甘蔗田以茅草搭起糖廓。糖廓內是以牛做為動力、靠人力將甘蔗放入牛拉動的製糖石車榨出甘庶汁,之後再以大鍋熬製成蔗糖。1901年日人在橋頭設立的橋仔頭糖廠,取代糖廓大幅提高糖的產量。後來,橋仔頭第二糖廠、後壁林糖廠和旗尾糖廠也相繼在高雄市設立。(以上這段文字摘自網路介紹)。


  運糖需要火車,園區內擺置了一些舊式蒸汽火車。
  此外,去糖廠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吃冰。


  騎車遊糖廠也是一個有趣的親子活動。


  在園區內可以看到許多仿巴洛克式的熱帶殖民樣式建築。


  日本在殖民台灣時期,為了讓台灣徹底日本化,除了引進大量和式建築、也同時引進洋式或和洋式建築,洋式建築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的原意有俗麗凌亂的意思,這是一個相較於古典主義的一個眨抑之詞,當然現在沒有眨抑的意思。巴洛克是一種藝術風格,包含美術、雕塑、音樂、建築。在建築上帶有強烈的色彩、光影、華麗、誇飾特色。
  巴洛克源起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所謂復興,就是擺脫中古世紀,復興希臘、羅馬時期的文化。在建築中的一個特色,就是拱形門(源頭是羅馬競技場的拱形門)。
  至於拱形門(Arches)的優點及特色是什麼呢?我試著用一種較簡單的語言說明看看。


  中古世紀的的建築材料,大抵是石材。石材有著堅固但笨重的特質。如果要蓋一棟較高的建築,為了承受上方的重量,下方的基座必須更穩固才行。門窗的寬度也不可以太大(不然就被上方的石塊給壓垮了),外面的光線也進不來。所以中古世紀的城堡,大多都是笨重陰暗的。
  拱形門的運用,利用兩側上方內彎的拱形,因為力矩的關係,將原本向下的引力,分散到兩側的拱形柱上,於是拱形門可以做大,也可以讓光線進來。(中國的拱形橋,有著類似的力矩構造。)
  試想,如果是建一個大教堂,巨大的拱形門、拱形廊柱,可以將教堂的尖塔撐起來,窗戶上再鑲嵌彩繪玻璃,簷壁廊柱上再雕砌聖經故事,當光線從前方進入整個教堂,人們是多麼感受到聖恩沐澤,當然也可以達到當權者的統治教化目的。

  日本在明治維新,掀起一種仿歐的流行,也順便把這種流行帶到台灣。但是在東方,並沒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建築已經是鋼筋水泥,所以拱拄純粹是種造型美學(當然也有通風作用,以避瘴氣,於是也有熱帶殖民樣式的說法),雕飾也變得簡單多了。
  這樣的巴洛克建築,目前僅有少數在台灣保存下來,有空真該做個巴洛克建築巡禮。


  這個奇怪的焚化爐(?),應該也是建於日治時代,感覺上像是某種建築實驗(我這是純猜測),除了應用拱形結構外,還加了三角形結構。我很奇怪這個東西可以做什麼用?


  這個觀音像,也是一個古蹟,是1902年,鈴木藤三郎社長從日本請來的。傳說有幾個原因,一是糖廠是龍穴所在;二是糖廠原本為漢人墳地。經考證,此黑觀音像與日本奈良藥師寺的觀音銅像為同一風格,具有高度藝術價格。
  (呵,這個觀音像我不愛,所以沒有來個特寫近照。)



  ↑園區內到處可見藝術品。


  不過這次會去糖廠,主要是為了白屋。


白屋也在園區內,2010年,一群藝術家組成〔新台灣壁畫隊〕,進駐在此,蓋白屋,做藝術,他們有自己的網站,我就不為他們發聲了。


  白屋。


  休憩的小桌椅也蠻有特色的。


  室內隨時有展覽。



  新台灣壁畫隊。(就是這個壁畫嗎?)


  橋頭也是高雄捷運重要的一站,可惜這次沒去,只拍了彩虹橋墩。


  這個美麗景色提醒我下次要來拍火車。



高雄糖廠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橋南村糖廠路24號


2011年6月21日

〔展覽〕動態鐵道現場模型展@高雄歷史博物館


  忘了小時候曾經多想要玩火車模型,建立一個鐵道模型王國是童年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曾經幻想在自己家裡的天花板架上空中鐵道……不過這種感覺,在玩過電腦遊戲〔模擬城市〕、〔鐵路大亨〕後,已經變得很陌生很陌生了。虛擬世界取代了戀物癖,畢竟開機後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廉價的想像世界,誰還那麼費功夫?

  無意間造訪高雄歷史博物館的〔動態鐵道現場模型展〕,在現場看到這麼龐大的鐵道工程,才把童年的回憶一下子喚醒起來。


  這個18坪的展場,展出的是高雄臨港線的復刻版。高雄臨港線,是台灣最大的都市環狀鐵路,經過高雄站、高雄港站、前鎮車站、及中鋼,這是一條傳統鐵路貨運支線,目前已全部停駛。


  高雄臨港線見證了高雄工業發展及都市變遷,延沿有許多重要的建築,能夠藉由鐵道模型,遙想當年的發展軌跡,真是一件很棒的事。


  台灣原本有六個扇形車庫,分別是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高雄港,現在僅存一個扇形車庫,在彰化,其他都已拆除。扇形車庫因為功能需求,有著獨特的造型。以前的蒸汽火車,不像現在的電動火車,兩端皆有駕駛室,於是扇形車庫設計了360度旋轉的轉車台,火車才可以轉向。扇形車庫同時也是火車的保養廠。


  以上都是鐵道模型的N規,軌距為9mm,縮小比例為1:150,風行於日本。另外一種較大的稱之為G規,在歐美較為流行。軌距為45mm,縮小比例為1:22.5


  竹田車站位於屏東竹田鄉,與三塊厝車站並列為屏東線僅存的日式木造車站。



  ↑上面兩張都是G規。


  這是現場展示的3D 照片,可供遊客拍照,看到上面的〔功維敘〕三個字,這是著名的苗栗隧道,1938年(明治時代)重新整修,由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所題。功維敘隧道目前仍舊維持著磚瓦式建築,隧道口上方還有城垛,作為軍事防禦用。

  日治時代的山洞口,會看到一些文雅的題字,例如南港隧道的〔開物成務〕、草嶺隧道的〔制天險〕、〔白雲飛處〕,不過在國民黨時代,這些題字大多被抺去,或是改題〔第一隧道〕、〔第二隧道〕這種沒有創意的字,當然跟台灣政治人物的文化素養有很大關係。例如舊山線九號隧道,不僅橫眉上的題字給抹去,左右兩側還新題了幾個大字〔九號隧道〕〔台中縣長黃仲生 歡迎您〕,真是慘不忍睹。


  展場旁同時販售紀念品,都是童年的回憶啊。


  Q版小火車也蠻可愛的。


  這幾年,因為〔永保安康〕火車票,幫鐵道熱潮加溫,於是陸續有〔追分成功〕、〔大肚成功〕這些可以當作吉祥護身符的紀念車票。但是在〔永保安康〕熱潮退燒後,台鐵又搞出了個〔榮華富貴〕。這個堪稱台灣鐵道百年歷史上最荒唐的創意。因為原本只有榮華站,並沒有富貴站,但是為了幫內灣線打響活動,竟然把歷史悠久的〔南河站〕改成〔富貴站〕,只為了跟新設的〔榮華站〕結合在一起賣吉祥車票。還真是把自家老奶奶畫上大花臉去粉墨登場。


  這次的鐵道展,也讓我作了一下功課。台灣對文化、歷史、美學的培養與尊重,真的還需要多用心,畢竟歷史古蹟跟鐘乳石一樣,築成千年、毀於一旦。

  高雄歷史博物館的鐵道展,展期20115/7~9/25。展覽時間是0900~1700,週一不展出。門票只要99元,真是個便宜又好看的展覽。強力推薦。

2011年6月20日

〔郵票〕宜蘭/蘇澳:粉鳥林



  這是一個隨意的行程。
  蘇澳是一個我覺得很漂亮的地方,連一個破工廠我都覺得挺美的。


  蘇澳港。



  當然囉,這次最大的驚喜,是認識了粉鳥林。


  粉鳥林是蘇花公路旁的小漁村,剛踏入粉鳥林,會有誤入桃花源的錯覺。


  一側是中央山脈,另一側是太平洋,人跡罕至,卻維護得相當好,沒有一般小漁村的破舊感。
  可惜我們到了不久,眼看就快下雨了,為了保護相機,於是匆匆拍了幾張照就走。


  粉鳥林很小,很美,美到我無法形容,
  我一定會再來過。


  要如何找到粉鳥林呢?走蘇花公路,在東澳車站附近就可以找到指標,往海岸走就是了。


2011年6月6日

〔郵票〕台中/后里:后里火車站



  這一次南下高雄,主要是為了高美館的莫迪里亞尼,沒想到卻變成了一次鐵道旅行。造訪了竹南、新埔、日南、泰安新站、泰安舊站、后里、台南、後壁;還去了橋頭糖廠(裡面有老火車);又在高雄歷史博物館看了鐵道展;還偶然在後壁陸橋上,像個鐵道迷一樣拍火車。
  說是鐵道旅行,還真是心虛,明明是開著車一站一站地逛,根本沒坐上火車。坐火車是好久好久以前的童年記憶了。
  后里是我的郵票計劃裡的第114站,距離319鄉似乎還很遙遠(不過319也不再是319了)。以前對后里的記憶,就只是馬場,沒想到這次我造訪了后里的三個火車站:后里、舊泰安、新泰安。


  先寫后里火車站吧。回家谷勾了一下,原來火車站是有等級的: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級、三等站、簡易站、甲種簡易站、乙種簡易站、丙種簡易站、招呼站。連火車站都這麼階級分明,想必台鐵的人事制度更加官僚階級吧。

  后里火車站屬於三等站,不大也不小,不新也不舊。火車站在道路的盡頭,算是有點沒落的地區,后里公車站附近比它熱鬧多了。


  但是我很喜歡這樣的地方,剛好碰到學生放學坐火車回家。多數人都去搭公車了,但是還是有些人會利用火車,搭火車有種緩慢悠閑的時代感,讓我聯想到候孝賢的戀戀風塵。


  火站前的大街,想當年它曾經人聲鼎沸過吧,自從公路運輸取代了鐵路運輸之後,火車站的安靜閑適反而變成了一種特色。這樣的街道,總讓我有種時光倒轉的錯覺。


  這是一家古老的旅舍,或許我該來一次真正坐火車的鐵道之旅,然後住進這樣的旅舍。
  ↓旅舍的側門。


  造訪這樣的火車站,別急著離開,在附近無所事事地閑逛,才能體會到,原來悠閑緩慢地看時光流逝,才是最奢侈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