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旅行〕Burj, Buggy, Butler, I was in Dubi (1)Burj


   最近收到銀行寄來的一封信,是有關於雷曼兄弟破產之後清算的最明確訊息。認識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在雷曼兄弟事件中受傷慘重,等了三年,總算有初步消息。我稍稍節錄一下內容:

   【美國破產法院於2011年8月26日寄送本行一份通知書(Notice of Proposed Allowed Claim Amount)(下稱〔通知書〕),其中述明雷曼控股公司所提出之〔決定結構型證券債權承認金額之程序〕(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the Allowed Amount of Claims Filed Based on Structured Securities Issued or Guaranteed by 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聲請,業於今年8月10日經美國破產法院裁定核凖,核准內容包含作為聲請書附件之〔結構型證券評價方法〕(Structured Securities Valuation Methodologies),此一評價方法係用於計算結構型證券債權之最大可承認債權金額,且為破產程序中進行表決及破產財團金額分配之目的,美國破產法院將以該承認債權金額為基礎計算之…………】

   這是繞口令嗎?別說你看得花蕊蕊(按:河洛話,一頭霧水的意思),我心裡也是一百萬聲咒罵:別再給我掉弄文字了,趕快跟我說會還我多少錢(大叫)…… 

   類似這些超級咬文嚼字一共有三頁,最後在一連串的專有名詞之間,浮出一個數字:12.2%,而且附有一堆但書(算了,我不想再列出那些但書來搞昏親愛的讀者的腦袋了)。

   這代表什麼意思?也就是你當初丟了一百塊錢給銀行,最後可能(只會少不會多)拿回12.2元。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很明確的概念的話,我再舉一個更狠的譬喻:也就是說你買了一張股票(任何一張再爛的股票,奇美、友達、或南科吧),你想像成是腰斬、腰斬、再腰斬。

   請容我把首創的〔三腰斬〕這個名詞,獻給雷曼兄弟的受災戶及廣大的股災朋友們,讓我們像被腰斬的蚯蚓一樣再生吧。


   把這樣文字放在杜拜遊記的第一篇,其實有種不謀而合的對比。

   我在2007年10月造訪杜拜,當時的杜拜,成為全世界資本主義信仰的顯學,網路、新聞、媒體,一面倒地讚頌杜拜的偉大夢想與非凡成就。二個月後,杜拜的股價來到它的歷史高價。而我在家裡,寫了三篇杜拜遊記:〔Burj〕、〔Buggy〕、〔Butler〕。

   不過當時我的狀況並不好,嚴重失眠、酗酒、無節制的享樂、情緒大起大落,讓我始終無法把遊記完成。

   從杜拜旅遊回來後不到半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2008年3月美國政府出手干預,我感受到風雨欲來的前兆。當時雷曼兄弟的保本連動債還有八成的市值,我叫銀行理專認賠殺出,結果被理專勸阻沒賣,他認為美國政府會救,不會讓它倒……(不過這怪不得別人,只能怪擁有決定權的自己)。

   2008年9月,雷曼兄弟正式宣佈破產,然後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大海嘯。

   百年難得一見?那應該是嚇死人的經濟不景氣吧。結果是一年半就復甦了。至少你在2011年七、八月歐債爆發前,是遇得上台灣股市近幾年來的高點的。

   景氣是會循環的。投資人是健忘的。投資人在笑的時候,常常忘了一年前大家是哭的。而經濟預測是可笑的,不信的話,你把一年前的商業雜誌、投資期刋拿來翻就懂了(不只是懂了,是笑了)。


   四年後,我把當時杜拜旅行的照片拿出來看,此刻的我,說不上洞明世事的清晰,但是有種驀然回首的喟嘆。

   這是我整理出來的杜拜股票指數,可惜我沒有找到更早之前的數據,不然,像不像沙漠中巍峨聳立的杜拜塔。


   全球經濟,至少在2011年上半年來到了金融海嘯後復甦的高點,但杜拜的股票指數,從金融海嘯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還是讓我們拉主題拉回到杜拜的遊記吧。

   Burj,是阿拉伯文的〔塔〕。帆船飯店的名字,Burj Al Arab,阿拉伯之塔。

   決定參加杜拜行程時,心中是有些遲疑的。除了奢華、悠閑、中東情趣,我懷疑杜拜能帶給我什麼。

   但是在朱美拉古城運河飯店(Madinat Jumeirah)看到帆船飯店時,心中還是略微興奮。


   帆船飯店,位在朱美拉海灘(Jumeirah Beach)外約280公尺的人造島上,外觀有如迎風揚帆的藍白色帆船,巍巍矗立在波斯灣上。


   飯店高321公尺(可相較的是東京鐵塔(333公尺)、艾菲爾鐵塔(320公尺)),共56層,以全棟純為飯店建築而言,是全球第一高的飯店。共有202間套房,每間套房都是兩層樓,最小的房間都有50坪以上。

   我從不同的角度,捕捉帆船飯店的身影。



   杜拜人的神話,不僅限於朱美海灘的帆船巨塔,他們嘗試以金錢在波斯灣上創造奇蹟,計劃興創三座棕櫚樹島及世界地圖島。

(旅行團活動之一,參觀杜拜房地產公司。)

   2001年,杜拜推出棕櫚樹島(Palm Islands)計劃,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島計劃,分別是三個棕櫚樹島及世界地圖島,每個島上均有大別墅及度假村。


   2006年落成的第一個棕櫚樹島,長7公里,寬7.5公里,包含6個遊艇停泊港、豪華飯店、購物商場、水上樂園、及多座附設私人沙灘的住宅別墅。


   世界地圖島,計劃是〔把全世界都放進杜拜海域〕。共有300多個人工島,島與島之間,不會提供陸路交通,完全依靠海上交通。目前部份地基已逐漸浮現。↓



   走進金碧輝煌的電梯,緩緩從底層上升,透過透明玻璃牆,看海平面越來越遠。


   是不是站得更高,就可以看得更遠?

  (左側是古城運河飯店。↓)

   這個杜拜旅行團的成員,和我一樣,都參加了同一個資產顧問公司。六天五夜的行程,兩個晚上住帆船飯店、兩個晚上住帆船飯店隔壁的古城運河飯店、最差的飯店是五星級的希爾頓飯店;來回商務艙;所費不貲。大部份的團員都在50歲上下,想必有相當身價。

   原以為這些有錢人會相當有派頭,其實不然。或許大多數人都是白手起家,個性樸實,待人和善,完全沒有驕奢之氣。或許這是另類〔福氣啦〕的台灣奇蹟,參加杜拜旅行團和我以往參加過的東南亞五天四夜平價團,成員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帆船飯店內部。↓)

   甘夫婦兩人,一看就都是農家出身。甘先生說他一餐可以吃四個便當,隨手就舉起五十公斤的行李。
   廖夫婦,在中國大陸經營糕餅包裝盒生意,謙稱自己是傳統產業,一步一腳印踏實走來。廖先生每年出國數十次,但這次是二十年來第一次度假。
   莊老師早年經商有成,現在是氣功師父,身價上億。莊老師說他家裡都是B&O的電器傢俱,還有很多Philipe Starck,要我一定要去他家看看。莊老師說:【成功只有五種因素:專業、人脈、資金、人格特質、機遇。還有別的嗎?你想想看,沒有別的了,都包含在這5大項因素裡面了。】

   (帆船飯店內部。↓)

   歐美的嬰兒潮世代,指的是目前50歲左右;年輕時歷經嬉痞時代;敢搞怪、有創意;年歲將老之際,思想由左轉右;現在是有錢又捨得花的一個世代。

   至於台灣的嬰兒潮,歷經台灣經濟奇蹟,刻苦耐勞,由貧轉富不久,還不懂得花錢享受。或許對他們而言,遊行杜拜,最大的用意不是享受當下,而是朝聖財富、朝聖資本世界的巨大殿堂。

   (帆船飯店內部。↓)

   遠遠看見杜拜塔。↓


   2004年9月21日動工,目前高度已超越台北101。原先計劃165層,但可能增建到195層,為擺脫其他競爭者,高度始終保密。


   2010年.杜拜塔完工。歷經了杜拜倒債危機,最後由她的富爸爸接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是阿布達比酋長:哈里發,金援救火,於是杜拜塔正式命名為〔哈里發塔〕。


   站在塔的最高樓層,會是什麼想法,看到的風景必然不同吧。有個說法:【有錢是買不到快樂的。】旁邊的富人說:【那是用來騙沒錢人的話啦。】

   哈里發塔從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用硬幣堆疊起來的高塔。現實中,那也是一個用無數財富堆疊起的高塔;而它的外殼,則是用〔野心〕和〔夢想〕來包裝。

   美國華爾街號稱什麼都賣,他們製造出來的衍生商品,不管是種類、數量,都複雜到令人難以想像:債券、股票、期貨、期權、權證、對沖基金、連動式債券、認股權證、信用違約互換交換……

   凱因斯教導了我們〔更大笨蛋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你為什麼會用100元去買一個價值只有10元的東西,那是因為你判斷會有一個更大笨蛋,會用120元去買你的東西。】
   〔更大笨蛋理論〕所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關鍵是在判斷沒有沒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有,那你就是贏家。金融機構把有毒的貸款債權,包裝成吸引人的金融商品,賣給全世界,反正會有更大的笨蛋接手,而接手的人,只要找到更大笨蛋就可以了。


   〔創世紀〕記載,人類為了建立通往天堂的高塔,於是建了巴別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於是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無法溝通,於是計劃失敗。


   杜拜。
   要怎麼形容我眼前的奢華壯麗?
   黃金巨塔,沙漠之夢。
   雖震懾,也疑懼。
   那也是我對你的最初想法。


2011年10月24日

〔文字〕15本書


  假定要你不加思索,在十五分鐘內列出十五本書、十五部電影,你會列出什麼名單呢?我列出來後,發現這很容易洩漏出一個人的年齡、背景、喜好、甚至政治傾向。不過剛好也是認清自己的機會。看一下我的清單。

  15本書(我是先列出清單以後,再按照閱讀年代排序):

1.      安徒生童話

  小孩子沒有不讀童話的吧。兒時看了不少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但我最愛的還是安徒生。對於公主嫁給王子,然後快樂地過生活,這種幸福的戲碼,我是很厭倦的。我特別愛賣火柴的女孩、醜小鴨這一類苦情戲碼,尤其是人魚公主。人魚公主後來放棄殺掉王子,變成泡沫,當我看到這一幕幕的時候,簡直不敢置信:為什麼?為什麼會變成泡沬?為什麼好人沒有好結局?這種為愛犧牲的絕美悲情,幾乎影響了我一生一世。看來我的內心從小就藏著纖細脆弱的靈魂,這種纖細,包括濃濃的孤寂感、尋求認同的渴望、成長與自我救贖的苦澀,幾乎都可以在安徒生的字裡行間尋找到認同。據說安徒生有同志傾向,童稚時並不懂,只覺得親切而憂傷。

2.      琦君的散文

  我讀的第一本琦君的散文,應該是紅紗燈(改編成童話書,叫〔外公的紅紗燈〕)。我同時代的小孩子,很重要的課外讀物,就是省政府教育廳出版的中華兒童叢書(凍省後已經沒有教育廳了)。那時候媽媽在教育廳工作,每年都會帶回很多本的中華兒童叢書,在家裡的書櫃整整齊齊地排列。從幼稚園開始,埋首書堆就是我最快樂的事,我還會把大約一百多本的書,像圖書館一樣分類編目。紅紗燈是其中影響我很深的一本書。講的是琦君小時候的故事:有會做紅紗燈的外公、慈祥又任勞任怨的媽媽、娶了漂亮小妾的爸爸、和家裡不長進的叔叔……長大後讀了很多琦君的散文,讀了很多她的家族故事,綺君淡淡的筆觸,不僅有著甜蜜的童年回憶,也有著複雜的人情世故與時代的沈靜憂傷。

3.      水滸傳

  當時很有名的東方出版社,出版了許多青少年及兒童叢書。我成天泡在書本堆裡,像個文字的饕餮客,遍覽古今中外故事:三國演義、七俠五義、蕩寇誌、罪與罰之類的。但都是改編成適合青少年的讀本。我看的第一本大塊頭書、用原本寫成的,就是水滸傳。當時是在舅舅家作客,在書櫃中找到,一找到就愛不釋手,央求舅舅借我帶我家看。原本水滸傳當然還是白話文,但是對當時才小三(還是小四)的我,還是相當有難度的。除了難度,還有震驚,尤其看到黑旋風裸身殺人,橫屍滿地,極度撞擊我的心靈。這是開啟我眼界的第一本書。

4.      未央歌

  這也是小學看的。同時期還看了不少瓊瑤式的文藝小書。為什麼會看呢?是因為姐姐的關係。姐姐借了很多文藝小說,我都跟著看,除了瓊瑤之外,還有華嚴、於梨華、馮馮、三毛……想當然耳,當時也看了不少三廳電影,我記得小時候,會跟著東勢表姐上電影院看林青霞、甄珍,當時為了省錢,就讓身高很矮的我一起混進鄉下的電影院。還有一次為了慶祝我生日,媽媽問我想不想看電影?於是她帶我去看甄珍的〔在水一方〕當作慶祝生日(明明是媽媽想看)。未央歌不完全算文藝小說,算是校園小說?還是反共文學?除了未央歌,還有藍與黑、滾滾遼河,也都是我在吃飯時,會拿在飯桌旁一邊吃飯一邊閱讀的書。未央歌簡直是食物小說,常吃也不會膩。長大後才知道政治有左派右派、鬥爭的是國民黨共產黨、連反共文學也有重慶延安的分別。

5.     

  很奇怪,我家有三四部〔飄〕,像當時那種皇冠出版的文藝書,舊舊的,很容易長書蟲,應該是我那個多愁善感的媽媽買的。〔飄〕,如果年輕人不知道的話,至少會知道它的改牑電影〔亂世佳人〕吧。〔飄〕非常厚,分成上下兩冊。還是那種老翻譯,書中人名都會改成中文名字,例如郝思嘉、白瑞德,而不是〔思嘉麗.奧哈拉〕以及〔瑞德.巴特勒〕;〔餓狼陀〕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是亞特蘭大,〔餓狼陀〕感覺像亂葬崗。我忘了是先看電影還是先讀書。但是當時滿腦子就是這種雙生雙旦的文藝小說(未央歌也是雙生雙旦),也有動手寫小說的念頭。但都只是不成型的故事,操控文字的能力還很弱很弱。不過也開始寫日記了。

6.      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小六開始讀的,當時讀完了西遊、三國、水滸,一直想挑戰紅樓。當時沒能讀懂,直到上了初中,才讀完了大概。但是也成為我年少時期最喜愛的一部書。紅樓的文字對我而言實在是太深了,於是發明一種讀法,先挑看得懂的部份看(當然是林黛玉、賈寶玉的部份),其他的跳過去,等大致讀懂了,再慢慢補足其他部份。(這種模式也變成我往後看電子學、電磁學、工程數學的方法,有效嗎?你說呢?)除了林黛玉外,最喜歡的就是史湘雲,那種開朗不羈的個性最深得我心。一看紅樓就會像毒癮一樣欲罷不能。連紅學的書或論文,我也是絕不放過。劉心武在電視台講紅樓夢時,我把紅樓又看了一次。有種說法,每個人在不同年紀,都會改變對紅樓的看法,這我是可以作見證的。

7.      怪醫秦博士(漫畫)

  總算選了一部應該是小孩子看的書。但這也不是書,是漫書。那是高中聯考的年代。越近聯考、越看不下書,於是叫弟弟去漫書店租書。小叮噹是必借的,還有好小子、天才小釣手、聖戰士……但最喜歡的,就是怪醫秦博士。每一本我都租來看,完全不放過。上大學開始家教賺錢以後,還自己掏腰包買了全套。更誇張的是,還做筆記,把每一個小單元,依照人物、情節、創新……給分數、排名次。怪醫秦博士有個不快樂的童年,我想是把部份心情,投射到這個奇特又傑出的人物。

8.      余光中詩集

  余光中,是在某個高中老師的介紹下,開始閱讀的。年少時代,怎可以不讀詩?余光中的〔火浴〕、〔白玉苦瓜〕、〔敲打樂〕,還有散文〔聽聽那冷雨〕,漂亮的文字、深刻的鄉愁,都是影響我很深的作品。〔在國際的雞尾酒會裡,我仍是一塊拒絕溶化的冰〕、〔不是不快樂而是要快樂也快樂不起來〕,這樣的詩句,是很適合當年深受大學聯考苦惱的青澀少年。但是回想起來,好像不只是聯考,還有初戀,非常苦澀的單戀,詩是苦戀的解藥,不能治療,但可以止痛。除了余光中,當然還有鄭愁予、瘂弦、楊牧、洛夫。當時陷在這些抒情的文字中,讓自己也陷入濃濃的鄉愁,後來才意識到那不是自己的鄉愁。長大後才知道余光中的〔狼來了〕事件,在鄉土文學論戰中,原來還有選邊站這回事,感覺有點像被人狠狠甩了一巴掌一樣。現在呢?早就不寫詩不讀詩了,但偶爾還是會翻翻詩集,緬懷當時美好的青澀歲月。

9.      白先勇的台北人

  當時的文藝青年,沒有不讀白先勇。我超愛他的謫仙記、永遠的尹雪艷,總幻想應該由哪個明星扮演、幻想著那個時代的大場景。白先勇後來寫孼子,剛看時真是大吃一驚,怎麼筆法不細緻了?場景竟落在庸俗的新公園?當時閱讀的小說很多:朱西寧、段彩華、司馬中原、七等生、當然還有王文興的〔家變〕。至於標榜台灣的文學家,我的第一印象中竟然只有楊青矗和黃春明,可見當年的台灣文學是被漠視的。我在列名單時,是同時想到白先勇、七等生和張愛玲的。原先想選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後來還是刪掉了。我也不懂為什麼,張愛玲對我而言,是蒼涼的華麗,但不親切。

10.  金庸

  我是念了大學之後才開始讀金庸的。高中時代,最紅的就是港劇和金庸。當時香港武俠劇大舉侵台,打敗了獨霸一時的張小燕綜藝一百,香港輸出了楚留香和神鵰俠侶,所有人都在迷金庸。我是不敢看的,怕影響大學聯考。建中後面的自助餐廳店,電視播放著轉拷的錄影帶,看到〔天蠶變〕、〔鹿鼎記〕和〔新紥師兄〕,眼睛像怕看到毒品一樣立刻轉過去。當時知道如果一看金庸一定欲罷不能,所以忍到考上大學以後。聯考一結束,立刻瘋狂向租書店報到,嗑完了所有金庸小說(也看了古龍、臥龍生,但是喜愛程度相去甚遠),還像倪匡一樣,列出我的金庸排名。最喜歡的是天龍八部,最愛的女生是阿紫、阿朱,最愛的男生是喬峰、楊過。朋友聊天的內容離不開金庸。這股熱潮,到金庸劇完全泛濫後也慢慢退燒。

11.  中國人史綱

  整個大學時代,都在讀歷史,瘋狂的程度,還一度幻想念考古系。大學時代,對史學的喜好度超過文學,我想除了教我中國通史的台大教授李永熾,柏楊是關鍵原因。除了中國人史綱,還有柏楊版的資治通鑑、小說〔異域〕。那時候把整個中國通史記得滾瓜爛熟,最喜歡的是魏晉南北朝(我專挑冷門的朝代去念),覺得南朝北朝都很精彩。始終不明白淝水之戰,我最愛的苻堅大帝為什麼會失敗,王導這麼賢明。南朝呢?謝安不處理國事,只會懦弱地下棋,聽到前方戰事得勝,還不敢置信地跌壞木屐。建中、台大,稱得上當年最讓人獨立思考的開放環境。而我求知慾旺盛的時期,正是台灣黨外運動蠢蠢欲動的年代,獨立思考,成了我年少叛逆的最重要課題。台大對面的小書攤,還有唐山書局,賣了很多禁書,最喜歡的是劍橋中國史。重新檢視民國革命、國共內戰、研究蔣介石。也開始讀台灣史。

12.  荒人手記

  當年的同志文學少得可憐,除了白先勇,還有馬森的夜遊。邱妙津、紀大偉、童女之舞,都是很後來的事。朱天文的〔荒人手記〕開啟了同志文學重要的一頁,當年同志文學成為文學獎的常勝軍。主角荒人,是四年級生,感嘆著青春易逝。而不惑之齡的我,昨日還嘲笑著新公園的怪叔叔,一眨眼,八年級生都已經登場。我們老得太快,聰明得太遲。年歲法則總是無情地教訓一批又一批的年少無知。青春與慾望是荒人手記的兩大主題,文章中的雜學,看似龐雜,其實是我輩人物的生活寫照,看了格外親切。朱天文後來在台灣新電影佔了一席之地,編劇了〔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但荒人手記儼然成為同志不可取代的青春回憶。

1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大學時讀米蘭.昆德拉,正值蘇聯解體。一夕之間,赤色帝國崩潰,簡直像一場夢。還有台灣解嚴、民選總統、報禁黨禁開放、萬年國代下台……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是連想都不敢想。一切變化來得太快太突然,既興奮也疑懼,不知道台灣會走到什麼地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有著政治解放、性解放、觀念解放,但對於純真及愛情,有著濃濃的惆悵與嚮往。還有電影,當時也是我對電影的飢渴期。台大附近的影廬,是影痴能夠搜尋到冷僻電影的重要途徑。原書改編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我也因此愛上了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那真是一個遙遠的時代啊。

14.  百年孤寂

  魔幻寫實最重要的一部小說。如果在荒島,我只能帶一部書,我會貪心地要求帶紅樓夢和百年孤寂。對我而言,百年孤寂是超越時代的。百年孤寂的靈魂直接侵入我的血液,又牽動我的鄉愁。原書寫盡了孤寂:有愛上姑母的年青軍官、無可救葯而走上絕路;有絕美純真的女孩、看似蠢痴、又似清明、最後飛天消失;有享盡世間財富、性愛歡娛、最後卻窮病死去……世間的苦樂悲歡,原來都是孤寂。

15.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五六年級生沒有不讀村上春樹。村上我讀得很晚,要說喜歡,總是羞於啟齒,對於暢銷作家,很難表達仰慕之情。我是最早讀〔聽風的歌〕、〔挪威的森林〕、〔遇見百分百女孩〕,總有著說不出的情緒,那種情緒很像聽爵士樂,太雅痞了不敢承認喜歡,但骨子裡是非常貼近自己的。朋友說我是左派自由主義反中產階級,但是生活太享受了,總是帶著良心不安。村上也是這樣背景的人。〔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是村上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因為難讀,所以評價最高。故事中對影子的依戀,像是自戀又像是在找另一個自我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村上故事,而我的村上故事是充滿惆悵的。

16.  丈量世界

  丈量世界的作者丹尼爾.凱曼,生於1975年慕尼黑,是書單中唯一年紀比我小的。我們幾乎不讀比自己年紀小的人的書,就像女人幾乎不跟比自己年紀小的人上床一樣,是一種年齡迷思。〔丈量世界〕講的是數學家高斯和探險家洪堡的故事。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一直寫到老去,有著很沈重的歲月感。近幾年讀的都是翻譯小說:惡童日記、美的線條、香水……年歲越大,閱讀能力越來越弱,原以為可以隨興駕馭文字的能力,竟然跟體力、視力、專注力、骨質、髮量……一樣,看著它們一點一滴地流逝。丈量世界是我一個人在曼谷旅行時,在紀伊國書屋買的中文書。一個人在曼谷的三溫暖讀書,感受歲月流逝的無力感,但也重拾了閱讀及書寫的勇氣。

  結尾:我是在未上網蒐尋資料前,憑記憶列出來的書單(也幾乎選的是早年看的書)。看來我的抒情性格相當明顯,個性使然,只能接受這樣的自己。不是只選十五部書嗎?我選了十六部。硬要踢掉一部,我會踢掉白先勇(連張愛玲我都沒選了,沒選白先勇他應該不會生氣吧)。但只果說怪醫秦博士是漫書不是書的話,也可以踢掉秦博士讓白先勇擠上來。不過人生才過了一半(如果順利的話),如果我不讓自己的閱讀能力退化,應該等二十年後再來選一次書單吧。

  希望我也能把電影的清單給列完。

2011年10月11日

〔郵票〕台東/金峰



  〔飛地〕是一個人文地理名詞,指的是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的區域。〔飛地〕又可以分為〔內飛地〕與〔外飛地〕,例如阿拉斯加州隸屬美國,卻在加拿大境內,所以說阿拉斯加州是加拿大的內飛地,是美國的外飛地。

  台灣也有飛地。我在查詢金峰鄉時,發現金峰鄉有兩塊外飛地正興村與賓茂村,都被太麻里鄉所包圍。

  這可能是整個部落遷村的原因。

  319鄉向前行的金峰篇:【金峰鄉的排灣族人,大概是最常搬家的原住民了。從北大武山起一路向東,看著地圖,沿著太麻里溪流域,標示了密密麻麻一堆日據時代遺棄的舊部落,包盛、比魯、斗里斗里、菘武落……起碼有十多個】。


  〔安身立命〕這個成語常常被我引用,但大多是非常抽象的引用,例如是追求你的夢想、引爆你的熱情、尋覓你的情感依歸……才能讓你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向。

  但是親自到了金峰鄉,我才對〔安身立命〕有了真實的體驗。


  20097月底,我來太麻里勞拉蘭部落參加小米豐年祭,一個禮拜後發生了八八風災,太麻里溪泛濫,勞拉蘭部落災情慘重,南台灣受災的大多為原住民部落。


  兩年後我重遊舊地,為了拍攝〔郵票〕的金峰鄉,從台九線到了舊香蘭附近,沿著太麻里溪旁的東64線,進入金峰鄉嘉蘭村。沿途還是坍方嚴重,原本太麻里溪流域的小米田,已經變成一片荒蕪。原來要歷經〔滄海桑田〕,才能夠明白:〔安身立命〕並不是唾手可得、並不是理所當然,竟是一場又一場的生命搏鬥。


  我進入了嘉蘭村。金峰鄉有五個村:正興、新興、嘉蘭、賓茂、歷坵;其中的正興與賓茂在太麻里境內,嘉蘭則是鄉治所在,大多為魯凱族。【標高309公尺,若說北大武山是南台灣的屋脊,那東邊整個廣大的斜屋頂,都是金峰鄉。】住在斜屋頂上,怪不得每災必害。


(進入嘉蘭村。)


  嘉蘭村前有一條寬大的新路,就橫跨太麻里溪的河床上,感覺非常奇怪,原來這是防洪道路。這麼霸道高築堤防,面對無情的大自然,到底能夠有多強悍呢?


↑↓嘉蘭村前的防洪道路。)


  嘉蘭村是個安靜的小村,我想我再度回到這裡的機會並不高,但我想用鏡頭記錄我對這裡的印象,記錄一個台北人很陌生的台灣印象。






2011年10月5日

〔郵票〕屏東/麟洛


  我在大三那年,進行了人生第一次環島旅行。

  從台北到宜蘭、花蓮、台東、再回到花蓮、經中橫、到台中、然後再北上回到台北。環了半個島。
  那次的旅行有我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蘇花、第一次中橫、第一次台東……
  那是個沿路招手就有便車搭的時代。我的交通工具,多半是火車、公車;到了偏遠的地方,就招手看有沒有人讓我搭便車。我搭過各式各樣的便車:有卡車、房車、軍車、摩托車、牛車。在花蓮的時候,攔下一個騎摩托車的原住民高中生,原本只是問路,去某個山裡的瀑布,沒想到高中生報完路、騎車走了以後,二十分鐘後又轉回來,說他事情辦完了,可以騎車載我一起去玩水。
  也沒什麼預算住旅舍,多半住青年活動中心、或者學校、廟宇、天主堂,有一夜還找了沒人的火車車廂睡覺。
  在宜蘭梅花湖時,原本想去問三清宮問可不可以借宿,剛好跟路人聊天(年紀跟我差不多,是個大專生),他說他是屏東人,正好來宜蘭找姐姐,他說我可以去住他姐姐家。
  那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無需猜忌的年代,我很突兀地住進他姐姐家,接受熱誠招待。我和他變成朋友,通了一陣子的信。他是屏東麟洛人,我是第一次聽過麟洛這個地名。後來網路的虛擬E-mail 取代了實體信件,我和他反而斷了音訊。


  麟洛在我心中,變成一個純樸熱情的符號,很多年以後,我終於第一次拜訪這個地方。GPS 指示的旅遊景點,只有這個麟洛車站。

  麟洛車站離市區有兩公里,車站就安靜地矗立在荒煙蔓草之間,我懷疑這個車站是否還在使用中?鐵軌旁邊有著施工中的高架路線,應該是高雄潮州鐵路捷運化計劃,看樣子並沒有在原麟洛車站設立新站。麟洛車站想必在倒數中,等待它關閉的時刻來臨。


  正打算離去時,來了一輛摩托車,一個中年男子載了一個高中生來搭火車,我忍不住上前找高中生攀談(這會被當成不懷好意的搭訕嗎?)。

  沒想到高中生很開朗地跟我聊了起來,他說載他的人是他爸爸,他正要去潮州找女朋友。我問他火車還有開嗎?他說班次很少,一小時一班。我問他麟洛有什麼好玩好吃的?他說麟洛是個鄉下地方,沒什麼特別的。我說不是有阿婆粄嗎?他說,哦,那是他小時候常常吃的,根本不覺得有什麼好吃。


  火車來了,他上車走了。我在想,下次如果,如果真的可能再來麟洛時,這個火車站還會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