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

〔文字〕樂生日記(前言)


   Anita 寄了E-mail 給我,說她在八德路的倉庫藝文空間有紀錄片映演,放映的是她的舊作〔62年與6500浬〕。
   這是一封罐頭信件,寄給很多人,她並沒有特別打電話邀請我。我決定突然現身給她一個驚喜,我知道她是想見我的。


   2005年,我加入她的紀錄片團隊,拍攝樂生療養院。Anita是導演,我的工作算執行製作,其實就是打雜。
   Anita 是美國出生的台灣人。有些人介紹Anita 時會稱呼她為ABC,不過Anita 會更正為ABT。她的母語是英語,小時候會跟父母說一些閩南語。她原本在美國政府當公務員,卻跑回台灣拍紀錄片,拍的又是台灣的弱勢族群,長年居住在樂生療養院的痲瘋病病人。我擔任她的翻譯。樂生療養院的院民多數說閩南語,我再翻譯成英文給Anita。但是我的閩南語可以聽但說得很爛,而我的英語比閩南語更爛,而Anita 是國語比閩南語糟,於是我們大家都常常處在一個聽不懂對方講什麼的情況下進行拍攝。

   Anita 有美國人的樂觀和熱情,第一次見面就來個大擁抱,笑起來非常灑脫。我說剛認識她時,覺得她就是美國人(她真的就是美國公民),大剌剌的,認識久了以後,又覺得她內在敏銳纖細的部份,是非常東方的。

   今天的映演會在倉庫藝文空間(感覺也是一個不容易維持的藝術團體),觀眾大多數是Anita的親友,像這樣的紀錄片公演,能夠動員的觀眾,想必都是親友團,但是沒想到行動不便的樂生長輩們也都來了。有些阿伯阿姨完全無法行走,只能依賴輪椅,也就無法前來。至於能夠不依賴他人、蹣跚舉步的黃阿伯、湯阿伯、周阿姨……他們都非常熱情地來捧場。


   今天播映的不是〔樂生〕,是Anita的舊作〔62年與6500浬〕,講的是Anita阿媽的故事。
   Anita 的阿媽見證了228的歷史,曾幫助受難的人,在陳水扁總統時期受頒為民主阿媽。Anita 的爸媽則在白色恐怖時期,名列黑名單上,後來移民美國,Anita 和弟弟則在美國出生受教育。〔62年〕是Anita與阿媽的年齡距離,〔6500浬〕則是美國與台灣的空間距離。紀錄片著重的角度,並不在描述228的歷史,而是導演用美國移民第二代的身份,去旁觀一段家族與社會的過往記憶,同時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

   樂生活動聯盟的召集人也來了。我問她近況如何?她說,某種角度來看,樂生的訴求被重視了,部份園區被保留了,算是某種勝利吧。但她卻有一種失落感。
   我是理解的,社會活動跟藝術活動一樣,都是天生反骨才搞得出來。一旦反對勢力妥協了,自身的反動動能反而消失了。
   看到樂生的阿伯阿姨們,他們原本也是善良的小老百姓,承受著外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他們原來是弱勢不出聲的一群,卻在社運人士的推波助瀾下,站在對抗威權的第一線。運動暫告一段落,現在回歸平靜,日子還是一樣過。

   (上述三段文字是我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初期的想法,當時政府允諾保存部份樂生園區,樂生運動在這場勝利後,一度銷聲逆跡,但2012年總統大選在即,少數樂生抗議份子,又要求政府重視樂生問題,我們才發現,保存樂生園區這件事,可能從頭到尾都是芭樂支票。捷運新莊線即將於大選前通車,樂生院區與旁邊的新莊機場卻發生走山危機,候孝賢、蔣勲、張小虹、吳晟、鴻鴻、朱天文、朱天心、紀大偉……等及社運、藝文團體要求立即停工。但似乎這樣微弱的呼救聲,隨時都會被垃圾般的選舉新聞給淹沒。)


   Anita 總是對別人說,如果不是我的話,她沒辦法完成這部紀錄片,不過我總覺得我獲得的比我貢獻的多。
   對我而言,那是一段很愉快、很特別的經驗。當時的我,正處在職場顛峰期,但卻因為一些人生的意外,衝動地辭退工作(而且不打算回到職場上了)。然後過著吃喝玩樂、狂歡縱慾的生活。同學了了問我願不願意幫 Anita 的忙,做她的翻譯。Anita 說薪水一個月6千,她自己當導演的薪水也只有1萬2,其他工作人員的報酬也都低得可憐。
   我很快就知道自己的定位。Anita 是個窮藝術家,完全不懂計算成本與收益。她又是個外國人,能夠找得到的支援少之又少。我基本上就是負責製片的工作,也就是打雜(原來掛名的製作人,根本就很少出現)。

   工作團隊的組合也很妙。三個攝影師,都是Anita 在台藝大任教的大學生,專業度都不夠。有一個翻譯,佩,成天魂不守舍,後來被 Anita 開除了。還有信非,唱南管的女生,也是翻譯,最主要的工作是逗樂生的阿伯開心。三個不專業的攝影師和三個不稱職的翻譯,卻連個像樣的製片都沒有。

   那時候,一週大概去樂生3~5天,多半就是和樂生的阿伯阿姨聊天,紀錄片是沒有腳本的,可能拍了一整天,能夠用得上的不到五分鐘。沒辦法,紀錄片工作者得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院民培養信任感。這樣的模式,我剛開始是非常不習慣的。

   從我加入以後,拍攝工作持續了一年,但大部份時間是處在低效率情況下。工作時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紀錄片如此缺乏效率呢?有三個選項:1. 紀錄片本來就是一個無法講求效率的工作。2. 我們的工作團隊又是比一般人更無效率的藝術家。3. 本來就是如此,而我把自己的工程界商業模式帶過去,根本就是不對的。我想最後的答案是4. 以上皆是。

   我們拍攝的主要對象,集中在湯阿伯、張阿伯、文章阿伯、周阿姨、阿雀阿媽,5~6個人身上。他們經常面對鏡頭,習慣了,很多過往的悲傷記憶,大概對不同的媒體講了上百遍吧。不過講到傷心處,還是一而再地掉眼淚。

   樂生的阿伯阿姨對我們都非常好,看到我們都笑瞇瞇的。那時候我都開著我的敞篷車載著Anita去樂生,樂生的阿伯阿姨也不覺得有距離,還會請我們吃飯。那時候我有深深的感觸,雖然我們的年齡、生活背景、社經地位差距非常遙遠,但是並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我不必同情他們,他們也不覺得自卑,雙方只是建立一座橋樑,完成一件作品,紀錄一個過去。

   關於樂生的議題,因為近距離接近他們,我也有了不同的體會。很多人並不是搞得清楚,多數都只能提出一些粗淺的疑問:
   政府都沒有照顧他們嗎?(不能這麼說,政府這旁邊蓋了新院區,有更好的設備,更好的醫療,多數的院民也已經遷移到新院區。)
   舊院區的院民為什麼不搬呢?(舊院區的所有權當然是屬於政府的,全世界多數的漢生病院區也都被強制搬遷,但那是合理的嗎?他們曾經被強制隔離,難道不能要求一點尊嚴嗎?)
   那是院民要求更多的補償?(從頭到尾,院民都沒有金錢上的要求。金錢補償只是附帶的,不能說它不重要,但那不是物質上的,而是尊嚴上的。)
   院民不是都快凋零了嗎?不能把問題往後挪嗎?(這就是歷任政府的處理方式,只要媒體不關注,能偷偷動工就偷偷做,房子壞了也不修,政府甚至想把這一個不愉快的記憶,隨著時間而抺去。)
   那社運團體在吵什麼?(哦,我的自問自答也快招架不住了。)


   紀錄片結束後我和 Anita 去Fresh 喝酒。她現在在花蓮東華大學教電影,還在拍紀錄片。拍的是原住民語言和其他國家南島語系的關聯(還是很冷門的題材)。和她一起拍攝的,是她的兩個原住民女學生,是一對拉子。她發現台灣原住民某一族的語言,和夏威夷原住民語言有共通性,還去了夏威夷出外景。

   我看過 Anita 早期導演的短片,非常實驗性,非常文學性,雖然後來很多是弱勢關懷的議題,但批判性不強,反而有很深沈的人世抒情與時空感傷。她的文筆應該不錯(我對英文的鑑賞力不強),但是在台灣,她說她的中文是小學程度。

   Anita 很喜歡跟我喝酒,總覺得酒後容易吐真言,算是釋放情緒吧。她有一次喝醉了以後,在我面前哭了,她說她坐飛機回美國,在高空上看到台灣的土地,會一直掉眼淚。她說想留在台灣,但是在台灣不容易找到教電影的工作。她不想教英語,雖然教英語可以賺比較多錢,但教英文不是她回台灣的目的。她說在美國和台灣,她都沒有好好被照顧。小學在美國讀書,她是學校唯二的華人(另一個是她弟弟),但同學問她說,那是你弟弟嗎?Anita 死都不承認。但是台灣也沒有好好對待她,她至今還是拿不到台灣身份證(Anita說蔡明亮到現在也是拿不到台灣身份證),連健保都沒有。

   她問我的近況,我說我在旅行,某種程度算吃喝玩樂,拍攝郵票,貼近土地,感受人生(講的有點心虛)。
   我們的談話內容並沒有涉及樂生,畢竟那已經塵埃落定,我們各自有各自的人生,一切都還是要看著未來。
   和她約好了去花蓮找她,她會帶我去原住民部落。人生中你總會遇到這樣的人,來自遙遠的兩點,短暫交會後又各自分開。但曾經有火花,也就足夠了。

   (後記:一年後,再度接到Anita 的 E-mail 。她在東華大學教書一年後,又在美國接到另一個工作,回美國去了。不知道她的原住民紀錄片進行到哪裡?我把當時的日記整理出來,當年我還不懂攝影,沒有單眼相機,也完全不拍照,很多寶貴的影像竟然都錯過了,想來就扼腕。還好還留了一些文字,不然很多事都淡忘了。)

6 意見:

  1. 這麼喜歡這醫院嗎?以前的陳院長有fb喲
    陳前院長以前有跟我提到有人找他拍紀錄片,不知道是不是這檔事
    但就不知道會不會加你為朋友
    他也喜歡算紫微抖數,跟你有的拼耶 也是建中第一名的高材生
    我這麼雞婆,我應該會被罵死
    他喜歡你的同學了了,但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

    回覆刪除
  2. 雞婆是一件好事。

    〔他喜歡你的同學了了,但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認識了了?
    我們是相識的人嗎?

    回覆刪除
  3. 喔,一段差槍走火的記憶,你跟了了的不同是你樂於分享,還有,失眠不要再吃安眠藥了,中年的時期,會失眠會憂鬱是屬於正常,書本上說是要"適當"補充雄性激素和適當運動加上若真的睡不著,睡前可以喝熱牛奶,ㄎㄎ,了了的朋友就是我的好朋友
    還有,你跟陳院長的紫微斗數可不可以精進一點
    不知道是誰破誰的局,陳院長本來還很開心接我的電話可以去跟他們全家答謝,結果跟了了差槍走火,這下我真的死定了
    你的樂生紀錄片,應該有缺陳院長的部分吧,說也奇怪,陳院長為什麼偏偏跟我說有這件事,他那時要稍微跟我提到一件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那時就拒絕了,地球是圓的嗎.我都覺得你們好優秀說.

    回覆刪除
  4. ㄛ,我可以自告奮勇跟陳院長講,讓他接受你的訪問,你覺得如何,但不保證成功.陳院長是紫微星
    還是你要他的e-mail跟手機.
    陳院長因為"樂生事件"被貶,他常常跟我提到都是"陳再晉"這個官員害他的,這句話是我幾乎每年去問我的紫微斗數,每次都會聽他講的一句話.

    回覆刪除
  5. 呵,謝謝你,這些事對我而言都是過去式了,
    人要往前看是不是。

    回覆刪除
  6. 你真是超級好朋友,謝謝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