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2011年2月17日
〔宅男〕體驗Google Earth的威力
(by Google Earth)
我是一個超級大路痴,我的路痴程度,就是可能進了某家第一次去的商店,進去之後再走出來就會迷失方向(明明就只有一個門);更別提我進入百貨公司或是夜店後一定迷路(一般的馬路更別提了);在停車場找不到停車位是常有的事(雖然我一定會把停車位的位置照相,因為我不相信自己的記憶);有些地方去了十幾次還是記不得(但是我卻住在道路有如迷宮的中永和)。
把我丟掉陌生的環境中,我就會陷入極度的空間焦慮中。但這不代表我的空間概念很差,我覺得只是我對空間的直覺很差,所以我必須透過學習及邏輯思考來養成我對空間的辨識。
二月底馬上要出發去雪梨找同學,雖然只是從機場坐計程車(同學建議我別坐大眾運輸工具,我想他大概也怕我迷路吧),不過我還是做足了準備。
第一步當然是要在IPAD, IPHONE上裝離線地圖。免得到時候找不到網路,Google Map 派不上用場。我下載了〔700 City Maps〕,不過這個地圖是要錢的。
(〔700 City Maps〕Sydney)
第二,先用Google Map 把位置找到。
(Google Map: Sydney AMP Center)
第三,用一下 Google Earth 囉。我同學的公司 AMP Center,座落在雪梨最熱鬧的地方,可以俯視雪梨歌劇院和雪梨大橋。(到時候實際照個相比較一下。)
(by Google Earth)
從不同的方向照一下。
(by Google Earth)
不過我覺得一般人會常用到Google Earth 吧。畢竟要兼具路痴、宅男、好奇寶寶、英英美代子的人並不多。(不過全世界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了,還幹嘛旅行?)
(by Google Earth)
還有實際街景。
(by Google Earth)
連同學家都找好了。
再迷路就只有打電話求救了。
我是一個超級大路痴,我的路痴程度,就是可能進了某家第一次去的商店,進去之後再走出來就會迷失方向(明明就只有一個門);更別提我進入百貨公司或是夜店後一定迷路(一般的馬路更別提了);在停車場找不到停車位是常有的事(雖然我一定會把停車位的位置照相,因為我不相信自己的記憶);有些地方去了十幾次還是記不得(但是我卻住在道路有如迷宮的中永和)。
把我丟掉陌生的環境中,我就會陷入極度的空間焦慮中。但這不代表我的空間概念很差,我覺得只是我對空間的直覺很差,所以我必須透過學習及邏輯思考來養成我對空間的辨識。
二月底馬上要出發去雪梨找同學,雖然只是從機場坐計程車(同學建議我別坐大眾運輸工具,我想他大概也怕我迷路吧),不過我還是做足了準備。
第一步當然是要在IPAD, IPHONE上裝離線地圖。免得到時候找不到網路,Google Map 派不上用場。我下載了〔700 City Maps〕,不過這個地圖是要錢的。
(〔700 City Maps〕Sydney)
第二,先用Google Map 把位置找到。
(Google Map: Sydney AMP Center)
第三,用一下 Google Earth 囉。我同學的公司 AMP Center,座落在雪梨最熱鬧的地方,可以俯視雪梨歌劇院和雪梨大橋。(到時候實際照個相比較一下。)
(by Google Earth)
從不同的方向照一下。
(by Google Earth)
不過我覺得一般人會常用到Google Earth 吧。畢竟要兼具路痴、宅男、好奇寶寶、英英美代子的人並不多。(不過全世界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了,還幹嘛旅行?)
(by Google Earth)
還有實際街景。
(by Google Earth)
連同學家都找好了。
再迷路就只有打電話求救了。
2011年2月16日
2011年2月15日
2011年2月14日
〔電影〕Singin' in the Rain
我一直很熱愛歌舞片。
歌舞片中歡樂的氣氛,總能讓我暫時逃脫現實,進入一個無憂無慮的時光。(怪不得印度的歌舞片特別多。)
有個朋友不喜歡歌舞片,他很難接受一堆人原本正常地談話,說著說著就唱起歌來。不過這正是我最喜歡的部份。我喜歡歌舞片脫離寫實的部份,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唱起歌。就像是任何時刻都可以自嗨起來。
談起歌舞片,〔Singing in the Rain〕絕對是影史上名列前茅的歌舞片電影。台灣翻譯名叫〔萬花嬉春〕。不管是英文或中文片名,大概都無法理解電影內容到底在講什麼。其實它在講從無聲電影過渡到有聲電影的一段電影歷史,很有趣的內容,當然少不了愛情、喜劇、歌舞、時尚秀的包裝。。
〔Singing in the Rain〕這首歌實在是太紅了(雖然我覺得這首歌跟電影並沒有非常直接的關連),碰到連日陰雨的時候,聽聽這首歌,心情一定會好起來的。
再來就是這部著名的電視劇〔GLEE〕,其中的一個片斷,大概就是說一群年輕人要表演〔Singing in the Rain〕這首歌,但大多數人都覺得這首歌太老了,於是便提議把雷哈娜的〔Umbrella〕來個crossover,很棒的一個跨界合作。女聲是葛妮絲派特蘿,還真是另人驚艷。
另外一個,是英國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 2008年的冠軍:跳舞小子 George Sampson。他的成名作,選的就是〔Singing in the Rain〕。
後來他又拍了另一個Video。
最後再放個KUSO版本吧。
裡面有一句經典台詞:【今年的加州雖然常下雨,但是有我在的地方就陽光普照。】看了心情都好起來。
2011年2月13日
〔宅男〕Ichunk
這個軟體叫ichunk,基本上就是一個玻璃製造機,手指一畫就是一塊玻璃,然後用玻璃作畫。玻璃易碎,而且不易固定,但這也是趣味所在。
軟體免費,但是有廣告,用0.99元就可以買正式版去除廣告,當然要支持一下囉。
我同時買了blogpress,可以用ipad直接上傳文章到blogger。
我弟弟説過,要讓iphone,ipad方便好用,就是看到有興趣的軟體,立刻毫不猶豫購買下載,如果還要考慮破解或試用,那是無法感受到iphone,ipad的威力。有個好武器但耍不出招式,也是沒用的。
-- 發送自我的 iPad
2011年2月10日
〔郵票〕新北/淡水
那時候的淡水,還是一個破舊小鎮,交通不便,新市鎮尚未開發,阿媽的酸梅湯還是新開張的時髦店。淡水實在有太多記憶:和了了來淡水騎單車放風箏;拍樂生記錄片帶黃阿伯來淡水出外景;關愛之家的楊姐帶著小朋友來漁人碼頭舉辦川川的告別海葬;古墓也在淡水玩過沙灘排球;跟TG到沙崙外拍;還有我數不清的約會約見約砲;也曾經防風林約陌生網友裸曬……
淡水就像你家附近好久才光顧一次的小吃店,不好吃也不難吃,不會特別想到,但經過時就去一下,隔了好久好久才驚覺,怎麼這家店都沒倒啊。
趁著冬暖日晴,開車到淡水,第一站,通常都是漁人碼頭。漁人碼頭已成為北台灣看海欣賞夕照的觀光重地,也是謀殺底片的好地方。但是我對於這種熱門景點,通常興致不大。
剛好看到新鮮的魩仔魚下船,一斤兩百,有人問是哪裡來的,漁工說不是補撈來的,是直接從大陸船運來的。
在沙崙海灘,經過防風林,還是有不少逡巡狩獵的同學。
很想拍張沙灘報紙保險套,可惜都找不到。
遇到一對在沙地寫情話的小情侶,相互拍攝對方,我走過去問他們需要幫忙合照嗎?女生問我是攝影師嗎?我想拿IPHONE 拍照的人不會是攝影師吧。
我用漂流木排出了淡水兩個字。我想告訴小情侶,或許你們以後白頭偕老,或許三天後就吵架分手,但這照片中的歡笑容顏,已然成為你們終身的回憶。
一個人在淡水遊遊蕩蕩,我想對於淡水或是我自己,即使歲月外貌改變了不少,但內在其實都沒什麼改變。
2011年2月9日
〔文字〕我的建中國文老師
看到網路新聞寫著:教育部計劃把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列為高中〔必選〕教材,每週至少一小時。新版國文課網的文言文比例已提高到65%,如此一來,除了擠壓其他科目時間,也擠壓了現代文學的空間。這個提議,獲得作家張曉風的支持。退休國文老師李素真則表示,等了七年終於等到,很支持教育部的作法。
教育部長陳益興強調,校園霸凌、幫派、毒品滲入,令人憂心,社會各界建議要更重視下一代人格發展,教育部因此以中華文化教材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及倫理道德觀念作回應。
看到這則新聞,不禁想到我建中高三時的一位國文老師,他叫董建中(所以注定要在建中當老師),他是外省人(不過沒什麼家鄉口音,我碰過家鄉口音很重的老師,真是苦不堪言),當時已經70歲了,教完我們這一屆就退休了。照理這樣的背景應該是很古板保守(甚至很冬烘),結果剛好相反。他給了我好多觀念:
首先是,國文課程文言文比例太高了(尤其是的經典的比例),應該多教些明清古典小說、五四以來的新文學、甚至是現代文學;
再來是,即使是經典,也是可以批判的,他最常舉的例子是禮運大同篇(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篇),舉出文中詞意不達、文法不通之處,認為不是錯簡(後人編纂有誤)就是原作者寫得不好,但後人不敢提出異議,就硬改注釋(例如把是解釋成不是);
第三個,他非常反對文白夾雜,我們當時奉為新文學大老的梁實秋,他的文白夾雜文體就被老師大力批判;
第四個,他對教材中列為第一課的蔣公國父訓示,根示是不屑一顧,教都懶得教。
(我還記得老師很愛蘇東坡的赤壁賦,思想應該是接近老莊一派。)
建中是一個注重獨立思考及批判的學校,不過一個七十歲外省籍的國文老師,這樣的叛逆思想深深地吸引我。後來在報紙雜誌上看到曾經喧嘩一時文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陳映真……),甚至到阿扁時期的杜正勝部長提出的成語無用論,我常常會想起董老師,不知道他會支持哪一邊?
我自己則是清楚地感受到,古典文學對我在文字閱讀與運用上的影響。因為曾經受過大量古典文字的訓練,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比較可以暢行無阻,不會產生障礙。像我現在受到網路大量圖像資訊的影響,不知不覺,閱讀文字的能力反而降低。所以我是感謝曾經受過那樣的古典文學訓練。
但重點是比例原則,台灣已經是漢語使用區域,文言文比例最高的地方,有必要再填充那些已經是死掉的語言嗎?經典對教育的作用,究竟是文字訓練上?還是道德教育上?經典可以教化學生,那不如讓學生讀聖經(或是佛經),至少憲法或六法全書還比較有用吧。
至於教育部所認為的:讀經書可以減少校園霸凌及幫派毒品。我覺得會說出這樣的話,只有幾個可能:第一,無知冬烘;第二,意識型態掛帥;第三,保守勢力的反撲。或許媒體報導的,大多著眼於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怎麼罵教育部無知胡扯,但我卻覺得背後卻是古文派保守勢力(如果有這種勢力的話)的反撲,就如同當年倡言萬萬不可廢除三民主義課程一樣,其實都是某種保守教育勢力的運作,卻拿無辜的學生當作犧牲品。
我只能說,我當年遇到了好老師,學會讓我辨別真相。
〔地方〕寶藏巖
雖然公館一直是我經常出沒的地方,這倒是我第一次進入寶藏嚴。
寶藏巖地景特殊,巷弄蜿蜒,宅舍錯落,階梯起伏,原先是個老舊社區,後來有藝術工作者進駐,也曾歷經地主與藝術工作者的爭執磨合(不過我看到的官方說法是當地住宅都屬於違建),前兩年由市府接管,朝向建立起居民生活、藝術駐村、青年會所的共生部落。
經過的時候,剛好碰到兩個中年人的對話,大概就是說一個部落要維持它的生存型態,一定要有它經濟獨立的條件。但是要經濟獨立呢?如果不是企業贊助、就是政府贊助,此外,就是形成商業環境。我看到部落內有幾家咖啡店,我猜想這可能會是藝術工作者和地主的爭執點。藝術工作者極力與商業魅俗劃清界線,地主當然希望生財。至於現在由市府主導,會導向哪個方向呢?我也很期待。
2011年2月5日
〔宅男〕我常用的ipad 軟體(關於資訊閱讀)
剛拿到iphone 3GS的時候,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支iphone。當時對iphone 真是推崇備至。但是要不要買ipad ,我還是遲疑了很久。畢竟覺得ipad 只是放大版的iphone ,適合老花眼及視力不良者。不過ipad 在台灣上市後(台灣上市時間真的太慢了),逛個樂華夜市,經過APPLE 直營店,忍不住手癢又買了。畢竟i上了,就義無反顧啊。
剛開始也是把iphone 當作ipad的替代品而已,不過用了幾個軟體後,還是深深愛上了ipad,感受到ipad 真的不只是放大版的iphone 而已。畢竟科技雜誌評選去年最具突破性產品,第一名是ipad ,第二名才是iphone4。
我最近常用的這幾個軟體,都不是遊戲或工具,而是關於資訊的閱讀。介紹一下吧。
1. FLIPBOARD
1. FLIPBOARD
乍聽之下,非常不怎樣,但真正用起來,你一定會驚訝的。Flipboard 剛推出時,造成一股風潮,嚴重大當機,還有多家網路公司積極合併。可以想見它的威力。
網路時代經過幾次革命:第一次是入口網站(Yahoo)、第二次是搜尋網站(Google)、第三次是社群網站(Facebook)、第四次可能是FlipBoard (朋友提醒我,還有雲端)。其實它是硬體也是軟體的革命。畢竟Flipboard 是架構在 IPAD 上,改變了電腦閱讀模式。〔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在經歷立了電腦、鍵盤、滑鼠……這種不太人性化、卻又難以取代的科技產品之後,回歸到人最初始的閱讀模式,拿著一本書(或雜誌)翻啊翻的,直接又方便。最未來也最科技的,或許會回歸最原始也最人性吧。
附帶說一下電子書。很多人不明白電子書和IPAD(或其它平板電腦)之間有什麼差別?疑惑當有了IPAD之後,黑白的(目前還沒有彩色)、無法互動式的電子書有什麼生存空間?我自己手邊沒有電子書,不過我大概是7、8年前在作電子研發的時候,就接觸了電子書。基本上它們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顯示(Display)技術。電子書的材料是電子墨水(Electric Ink);而傳統電子顯示方式(不管LCD,TFT,OLED),都是用電子掃描。電子墨水類似墨水,影像就固定在那裡,所以跟看書一樣,比較不傷眼力。電子掃描的頻率是60Hz以上,跟電視一樣,看久了都快瞎了。電子墨水的缺點是目前沒有彩色,互動性也較低。未來是否有改善空間?不知道。不過目前兩者都有它的生存價值 。
2. ZAKER
2. ZAKER
Flipboard 雖常可以看到中文,不過它的資訊多半以英文為主(常看Flipboard 就覺得英文的資訊世界還是遠超過中文,不管在質或量的方面)。中國出了一個山寨版,叫FlowReader,不過我在APP Store找不到(是因為山寨版被下架了嗎?),我找到的是ZAKER。它沒有twitter 和facebook。不過有微博。我只下載了蔡康永和韓寒的微博,看不慣。不過簡體的世界看來似乎略勝於繁體的世界,我也開始試著閱讀簡體字了。
3. PPTV
3. PPTV
這兩天剛始有了PPS的mobile phone 版(包括iphone 及Android),叫PPTV。觀看PPS時你不能不佩服中國,山寨又侵權,簡直是網路界的梁山泊。但走進浩瀚的影片世界,剛開始一定是狼吞虎嚥,恨不得多生出一些時間把漏看的影片補齊。安裝了PPTV之後,我立刻觀賞了王家衛的終極版東邪西毒。
4. IMDB
4. IMDB
5. MobileRSS,FeedlerRSS
RSS 是閱讀Blog的一種模式(我想將來應該可以完全融入Flipboard )。目前這些ipad軟體做得都不算太好。閱讀起來還是非常陽春。
6. FlickStackrXP
6. FlickStackrXP
看照片當然是Flickr。FlickStackrXP(這個軟體是免費版)會抓取世界上的Flickr帳號,讓你快速瀏覽一遍。
最近看到一個17歲男生的自拍照,技術之好讓人嘆為觀止,這應該都是拜網路發達所速。一個小男生可以藉由大量閱讀他人照片,快速學習。當然囉,大量資訊,是優點也是缺點。〔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大量資訊流通,已經很難再產生獨特的新思維。即使有,大概也是紅個15分鐘後,速迅被洪水般湧來的大量資訊給淹沒。我們速食地接受新資訊,也快速地丟棄它。有時候真會困惑如何才能找到信仰的方舟。
7. Youtube
7. Youtube
Youtube 曾經紅極一時,某一年時代週刊選的風雲人物:〔You〕,剛好也是Youtube 最紅的那年。Ipad 上的Youtube 並無出奇之處。不過我也是用了ipad之後才大量蒐尋Youtube 影片。
8. 其他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資訊來源,維基百科。維基百科在IPAD的閱讀上,並沒有什麼突破,所以就不提了。Ipad 還有各式各樣的書店,可以訂購書籍或雜誌。不過現在中文圖書還不多就是了。
看到這麼多的圖像、影像、文字資訊,我必須很殘酷地說,這世界上,最不值錢的就是資訊了。想當初學生的時代,為了蒐尋某個寶貴資訊,還辛辛苦苦跑到圖書館找期刊論文,現在只要動動指尖,資訊就像自來水一樣源源不絕。以前總覺得某某人博覽群書通天知地很厲害。現在理解到他或許只是某個沈迷網路的宅男而已。
我也不至於像李家同老杯杯一樣,以為上Facebook、PTT都是無意義的,不過我覺得要如何快速過濾垃圾資訊,會變成求知求學上一件很重要的事。Garbage IN,Garbage OUT,通常不會有營養元素留下來。我們的腦袋不可以是廚餘處理器,應該訓練它變成點石成金的煉金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