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喜歡〕13~16:圖書館、夏天雨後的雨絲、百年孤寂、歷史


喜歡13:在圖書館忘了時間。


  在圖書館忘了時間,這倒是真的發生過。
  有一回,一個人待在研究生圖書館(研圖)的頂樓睡午覺,睡過頭,醒來已經是傍晚。我忘了研圖是到傍晚就關館。這一下糟了,搞不好要被鎖上一整夜。研圖的大門在二樓,我不斷敲著封閉的鐵門,希望外面閱覽室有人聽到。半天都沒人回應。爬到窗口,考慮是不是從二樓跳下去,不過還是忍了一下,再回到大門敲門。
  終於有人聽到我敲門了,找了職員跟我對話。職員說研圖鎖門前都會四處喊一下,我怎麼都沒聽到呢?(我不好意思說我睡著了。)他說保管鑰匙的人回家了,要等他回到家中,才能打電話通知他把鑰匙拿來(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辦法半路找他回來)。不過至少有人,我稍稍心安了。後來我到處找窗口,總算讓我找到,藉由外牆突出的狹窄走道,小心地走到辦公室的窗口,然後再爬牆進去,終於逃出來。
  我想如果當時我從二樓跳下去,我的命運說不定就此改變也不一定。

喜歡14:夏天午後的雨絲,總讓我回憶起童年。


  現在城市裡很難得看到農地了。剛好我家隔壁和前方,都保留著一大塊農地,可能是建商的魔爪還沒伸出來。隔壁的這一小片農地,主人幾乎沒照顧,逢雨必淹,雖然也裝了抽水機,但是積水的速度遠大於排水,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水塘。很像我童年時住的台中大里。
  現在對下雨是很厭煩的,尤其是週末,好不容易盼到了假日,一遇到下雨,行程都搞亂了。何況空氣濕濕黏黏地很不舒服。
  這一天又碰到下雨,撐傘出門,看到淹水的水塘,心裡突然一個悸動,想到小時候其實是喜歡雨天的。可能是愛玩水,穿著雨衣踩水窪,雨傘轉啊轉的,雨絲嘩啦啦,大雨滂沱,小雨紛飛,各有各的樂趣。還有颱風,家裡淹大水,傢俱都泡湯了,卻好開心這天不用上學。
  小時候常常搬家,小二從大里搬到台中市南區,我們租來的房子原來是舊旅館,客廳臥房書房都是舊式房間改裝的。樓上還有榻榻米室當作玩耍的秘密基地。後來下一場大豪雨,屋頂漏水,榻榻米都浸水發霉了。當時爸爸發生了一場很嚴重的車禍,腦震盪,差一點死掉(都是長大後聽媽媽說的),我只記得爸爸躺在家中很長的時間,我一個人在空房間裡玩耍。那是一個無憂卻孤寂的童年。
  我在雨中閉起眼睛,遙想著逐漸淡忘的過去。好像尋找失落的金礦一樣,從腦海中挖掘出一絲絲的回憶。那回憶卻抽動了我的心。才明白原來回憶不論悲傷或美好,都一樣令人心痛。

喜歡15:馬桶上讀百年孤寂。


  如果荒島上只能帶一本書,你會帶哪一本?我覺得這是個蠢問題。在荒島上,找食物都來不及了,哪還看得下書。不如問題改一下:如果馬桶旁只能放一本書,你想放哪一本?
  百年孤寂。為了表示我對這本書的喜愛與崇敬,我把它放在馬桶旁很久了。這不也很魔幻寫實嗎?

喜歡16:幹嘛讀歷史?


  大學時代,如果問我最喜歡什麼科目,我一定毫不猶豫地說,歷史(結果我念的是電機)。那時候泡在圖書館,幾乎都是讀歷史。幹嘛讀那多歷史?其實我也不懂。小時候會一個人在家默默看京劇(當時是叫平劇),不是愛唱腔或是忠教節義的故事,愛的是裡面的歷史劇情,能夠聽劇中人物唱出三五句唱詞,就知道是出自哪個劇碼,對我而言是很虛榮的事。當然還有歷史通俗小說及稗官野史、三國演唱、七俠五義、包公案、還有滿清十三王朝(好像說得太遠了,不過對真實與虛構的歷史,年少時的我都抱持了相同的熱情)。開始讀西洋史是從藝術史出發的,畢竟太遙遠的事情沒有共鳴,從美學藝術切入,才對西洋史有了概況。
  上大學後都不念自己系上的課,開始瘋狂讀念歷史。台大的李永熾教授是我的中國通史老師,李永熾是著名的日本史及中國現代史權威,但他教我的是中國通史,他說他會多用幾堂課上台灣史。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也是我的重要啟蒙,讀柏楊版的資治通鑑讓我瘋狂迷戀魏晉南北朝及苻堅。開始會獨立思考,也可能剛好面臨我的青少年叛逆時期(來得晚一點),只是我的批逆反抗對象是歷史。台大對面的小書攤及唐山書店是當時黨外資訊及左派思想的少數出口,劍橋中國史讓我學會了不再用國民黨的角度重新審視民國,也曾經熱誠地參加台大大新社,被裡面的煙味及草根性給嚇到,等到龍應台的野火集出版時,我發現引起我興趣的,從來就不是政治或現世社會,我只關心人情土地、時代變遷、還有〔時間〕這個謎樣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